【行业动态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,国产航空发动机装配走上“脉动生产线”!
导读:如今,在中国航发南方装配中心生产现场,除了种类繁多的航空发动机、不停运转的机器设备,一个特殊的沙盘成为备受关注的“明星”。
如今,在中国航发南方装配中心生产现场,除了种类繁多的航空发动机、不停运转的机器设备,一个特殊的沙盘成为备受关注的“明星”。
沙盘代表的是一条新的装配线。装配线被分隔成若干职责分明的作业区,作业区里的“模型员工”正忙得火热,几辆“配送车”正按指定路线配送零件……尽管只是静态展示,但也给人一种有条不紊的感觉。
这是“航空发动机脉动装配推演沙盘”。所谓 “脉动”,即通过结构化的工艺、合理的工位分布和物流路线等方式,实现一人一工位、一工位一部件、零件配送与操作者取用工具距离最短等目标,最终让现场形成一种快速、稳定的工作节拍。
本月初,集团总经理、党组副书记李方勇在动研所主持召开AEOS建设专题会时特别称赞了南方的“脉动装配线”:“方案完备可行,尤其是运用了先进脉动装配理念、方法、工具推进生产线建设。”
装配转型的“法宝”
“现在都在提‘转型 ’,这就是装配转型的一大‘法宝’!”说起“脉动装配线”,主管技术人员黄安迪止不住话匣子。
为了探索精益装配的新方法,同时给后期航空动力产业园的装配中心建设提供经验, 2017年起,南方以一型产品为试点,开始了对“脉动装配”的研究。
“脉动装配线”最早起源于汽车产业,后来成为飞机制造企业广泛采用的生产组织模式,充分展现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高度结合。
“相比于汽车和飞机,我们面对的是流程更加复杂的航空发动机装配,‘找节奏’的难度更大。”小黄说。
给装配现场“号脉”
要想号准装配现场的“脉搏”,结构化的工艺是重中之重。小黄的电脑里有一份《分工模式调整方案》,里面无论是哪个作业组,操作流程都被分成了A1、A2、A3等更小的模块。
小黄介绍,去年一整年,他们都在致力于工艺的“分块”,即先将线上所有装配操作时间精确到分钟,再以2小时为单位进行分割,综合考虑操作相似性、质量可追溯性等因素后,对每个作业组的分工进行整合。
“比如说与流量试验相关的操作可以放到作业组A,需要除积碳操作的集合到作业组B,我们会在同一个作业组配置不同能力的操作者。”他说,“这样无论是数量大、还是种类多的任务,各个作业组都能均衡、快速、高质量地消化掉,从而避免了零件‘拥堵’的现象。”
把好脉、起好步
新型配送车、“环抱型”工具台、新型现场布局方案、“无纸化”管理,小黄计划本中的“新词”一个接着一个。
对于未来,他充满希望:今年,该产品的“脉动装配线”将正式建成,这也是形成“装试拉动”的重要支撑力量。“产业园建成后,我们的装配现场还会出现智能压装、机器人自动涂胶。但前提是先把好脉、起好步。”(李晨/文图)
相关阅读:
来源:中国航发
(欢迎加小编微信号:gtc6000;QQ群:603094810;纯设计技术讨论加QQ群:455757118;资料都存在QQ群文件夹中)
免责声明: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或网络转载,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跟我们联系!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